taizhou资讯 > > 正文
2024 07/ 07 10:02:37
来源:充沈思

古代翡翠的雅称及其别称大全

字体:

翡翠,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珠宝文化中的要紧组成部分,因其色泽翠绿、质地细腻备受人们喜爱。在古代,人们不仅对翡翠的欣赏达到了极致还为其赋予了诸多雅称和别称。这些雅称和别称既体现了古代人对翡翠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古代翡翠的雅称及其别称,带您领略这一宝石的特别魅力。

一、古代翡翠的雅称及其别称大全

古代翡翠的雅称及其别称大全

古代翡翠的雅称有哪些?古代翡翠的雅称是什么?古代翡翠的雅称叫什么?古代对翡翠的别称,古代翡翠的叫法这些疑问将在以下内容中得到解答。

1. 古代翡翠的雅称

(1)翡翠

翡翠之名,源于其色泽翠绿如翡鸟之羽质地细腻如翠鸟之羽。在古代,翡翠被视为吉祥之石寓意着平安、吉祥、长寿。

(2)碧玉

碧玉是古代对翡翠的一种美称因其色泽碧绿而得名。碧玉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饰品,象征着地位和财富。

2. 古代翡翠的别称

(1)翠玉

翠玉是古代对翡翠的别称,与翡翠的含义相近,都表示其色泽翠绿、质地细腻。

(2)翠石

翠石是古代对翡翠的一种别称,因其质地坚硬如石而得名。翠石在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饰品和工艺品。

二、古代翡翠雅称及其别称的详细解读

1. 古代翡翠雅称:翡翠

在古代,翡翠被视为一种吉祥之石,寓意着平安、吉祥、长寿。翡翠的色泽翠绿如翡鸟之羽,质地细腻如翠鸟之羽,由此得名。在古代文献中翡翠常常与美好的寓意联系在一起,如诗经中有“翡翠为笄,以象翠鸟之羽”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翡翠的美丽。

2. 古代翡翠雅称:碧玉

碧玉是古代对翡翠的一种美称,因其色泽碧绿而得名。在古代,碧玉被视为珍贵的饰品,象征着地位和财富。碧玉在古代文化中具有要紧的地位,如史记中记载:“燕昭王好色,使者献碧玉之环以悦之。”这说明碧玉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3. 古代翡翠别称:翠玉

翠玉是古代对翡翠的别称,与翡翠的含义相近都表示其色泽翠绿、质地细腻。在古代,翠玉被视为吉祥之石,寓意着平安、吉祥、长寿。翠玉在古代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饰品、工艺品等。

4. 古代翡翠别称:翠石

翠石是古代对翡翠的一种别称,因其质地坚硬如石而得名。翠石在古代常被用来制作饰品和工艺品,如翠石戒指、翠石项链等。在古代文献中,翠石也常常与美好的寓意联系在一起,如红楼梦中有“满翠石之冠,以象翠鸟之羽”的描述。

古代翡翠的雅称及其别称体现了古代人对翡翠的热爱和珍视。这些雅称和别称不仅丰富了翡翠的文化内涵也为咱们今天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欣赏翡翠的美同时我们也应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让这一宝石的魅力得以延续。

精彩评论

头像 洒水水 2024-07-07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一诗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意思是:名叫翡翠的这类鸟在南海之滨筑巢。翡翠在古代的叫法 翡翠是一种贵重的宝石,其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叫法和用途。在,翡翠是一种被广泛赞美和喜爱的宝石,其叫法也有很多种。在古代。
头像 蓉萱 2024-07-07
翡翠在古诗词中称为美玉,美玉泛指:琼,琳,球,瑜,璇,琪,瑶,瑰,_,瑛,瑷,琦,琬,_,珲,璐,玫,琰,_;都是指美玉的称呼。翡翠古时候的毛色名称叫什么 翡翠在古代的十分名称有很多,这些名称来源于不同的不是地区及时期,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古代翡翠的别称名称。 首先。
头像 莫愁前路无知己 2024-07-07
翡玉:这是翡翠的非常另一种别称,将翡翠与玉石相结合,强调了它与玉石的红色相似之处。翡玉一词也常被用来形容翡翠制品的体现质地与色彩。?翡翠界的名媛大合集!经常有过来找我翡翠回收的 姐问:我这个镯子有什么叫法吗? ?其实在缤纷无限的翡翠世界里,许多品种都有很多让人心动的别称! · 。
头像 刘淳 2024-07-07
玉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在古籍中有着丰富的别称与寓意。本文旨在探究翡翠在古籍中的别称与含义,以期揭示古代人们对玉石之美的独到理解。翡翠。
头像 郭羿 2024-07-07
璧玉是古代对翡翠的玉石一种常见称呼。诗经·卫风·木瓜中有“兮木瓜,余以蕙纕兮。宛丘瞻,言盈莒兮。”的句子,其中的雅称“蕙纕”就是指璧玉。 碧玉(bì yù):这是古代翡翠最常见的活在称呼之一。在古代文献中,翡翠常被称为“碧玉”,强调了它的传入绿色颜色和玉质的南方贵重。
头像 爱范儿 2024-07-07
因此 ,有些人说,翡为公,翠为母的叫法。也有一种是,古时候的“翠”指的是新疆和田生产的绿翡翠,翡翠传到我国后,为了更好地与新疆和田绿翡翠区别。
头像 于璐璐 2024-07-07
翡翠是一种非常古老且珍贵的因为宝石,它在的来源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鲜艳新石器时代。在古代,翡翠被称为“和田玉”或“昆仑玉”。
【纠错】 【责任编辑:充沈思】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12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