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qi > > 正文
2024 08/ 08 16:27:14
来源:严固细

和田玉籽料鉴别全攻略:从外观到质感,一看就会!

字体:

# 和田玉籽料鉴别全攻略:从外观到质感一看就会!

和田玉籽料鉴别全攻略:从外观到质感,一看就会!

在玉石市场上和田玉籽料以其特别的质地、色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藏家喜爱。对许多新手而言怎样鉴别和田玉籽料的好坏往往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从外观到质感让您一看就会!

## 一、产地入手判断老坑与新坑

鉴别和田玉籽料的好坏首先可以从产地入手。新疆和田的玉矿分为老坑和新坑老坑玉质多数情况下较好而新坑则相对较差,但也有例外。老坑玉料的质地细腻、油性好,而新坑玉料质地相对较粗,油性较差。

## 二、颜色纯正,均匀鲜艳

颜色是判断和田玉籽料好坏的要紧因素之一。和田玉籽料的颜色丰富多样,包含白玉、青玉、黄玉等。优质的和田玉籽料颜色纯正、均匀,且色泽鲜艳。例如,一级白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而二级白玉则略显暗淡。

## 三、观察形状,圆润如鹅卵石

和田玉籽料的形状是天然的,圆滑如鹅卵石是籽料的典型特点。理想的籽料形状,如水滴形、牌子形等,适合贴身佩戴或手中把玩。籽料的块度不会太大,形状有如鹅卵石木有棱角圆润光滑。

## 四、内看结构,细密为佳

内看结构是鉴别和田玉籽料好坏的必不可少方法之一。结构以致密为好。用一支强光手电,光打到籽料上,透过光线可观察到内部结构。质地细腻的籽料,内部结构紧密,光晕均匀。

### 1. 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

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是判断和田玉籽料细腻度的关键指标。优质的籽料晶体颗粒细腻、均匀,呈现出油脂光泽。

### 2. 结构的细度

结构的细度也是衡量和田玉籽料品质的关键。细腻的结构使得籽料在光线下呈现出柔和、温润的质感。

## 五、外品油脂,油性好为佳

外品油脂是指和田玉籽料表面的油脂光泽。油性好、油脂光泽明显的籽料,质地细腻、油脂丰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 六、整体观完整性,无裂无瑕疵

整体观完整性是鉴别和田玉籽料好坏的关键标准。优质的籽料表面光滑,无裂无瑕疵,呈现出自然的美感。

## 七、比色度,越接近羊脂玉越珍贵

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其色泽、质地、油脂光泽均达到了极致。在鉴别和田玉籽料时,可将其与羊脂玉实施对比越接近羊脂玉的籽料,价值越高。

## 总结

鉴别和田玉籽料的好坏,需要从产地、颜色、形状、内部结构、油脂光泽、完整性等多个方面实行综合判断。掌握以上六招,相信您已经具备了初步鉴别和田玉籽料的能力。在实际购买进展中,还需多观察、多比较,不断加强自身的鉴别水平。

以下为文章自动排版:

# 和田玉籽料鉴别全攻略:从外观到质感,一看就会!

## 一、产地入手,判断老坑与新坑

鉴别和田玉籽料的好坏,首先可从产地入手。新疆和田的玉矿分为老坑和新坑,老坑玉质多数情况下较好,而新坑则相对较差,但也有例外。老坑玉料的质地细腻、油性好,而新坑玉料质地相对较粗,油性较差。

## 二、颜色纯正,均匀鲜艳

颜色是判断和田玉籽料好坏的必不可少因素之一。和田玉籽料的颜色丰富多样,包含白玉、青玉、黄玉等。优质的和田玉籽料颜色纯正、均匀,且色泽鲜艳。例如,一级白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而二级白玉则略显暗淡。

## 三、观察形状,圆润如鹅卵石

和田玉籽料的形状是天然的,圆滑如鹅卵石是籽料的典型特点。理想的籽料形状如水滴形、牌子形等,适合贴身佩戴或手中把玩。籽料的块度不会太大,形状有如鹅卵石,不存在棱角,圆润光滑。

## 四、内看结构细密为佳

内看结构是鉴别和田玉籽料好坏的要紧方法之一。结构以致密为好。用一支强光手电,光打到籽料上,透过光线可观察到内部结构。质地细腻的籽料,内部结构紧密,光晕均匀。

### 1. 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

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是判断和田玉籽料细腻度的关键指标。优质的籽料晶体颗粒

精彩评论

头像 真知灼见 2024-08-08
形状:和田玉籽料的形状是天然的,圆滑如鹅卵石是籽料的典型特点。理想的籽料形状,如水滴形、牌子形等,适合贴身佩戴或手中把玩。
头像 椰子大魔头 2024-08-08
和田籽料的好坏,主要鉴别标准有以下几点:内看结构,外品油脂,整体观完整性,比色度。内看结构。结构以致密为好。用一支强光手电,光打到籽料上,透过光线。
头像 命中偏爱 2024-08-08
鉴别和田玉籽料的好坏,首先可以从产地入手。新疆和田的玉矿分为老坑和新坑,老坑玉质通常较好,而新坑则相对较差,但也有例外。首先看料子的细度,也就是说细腻度。“细腻”是对一块料子很高的指标,看细度有两个方面:一是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另一方面也指结构的细度。
【纠错】 【责任编辑:严固细】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12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