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句《道德经》2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一章此句突出一个重点核心,让世人比较容易切入实践:施政要引领百姓返璞归真、回归单纯,避免强化私心、避免长养各种欲望欲贪。(施政如果长养百姓私自私利、长养各种欲望欲贪,则世风日下,社会混乱。) 第3章的&l...
一日一句《道德经》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不强调圣、凡、智、愚,每个生命都受到平等尊重,则民风纯朴,社会祥和安定,天下百姓都受益。 讲仁讲义就会标榜出“不仁、不义,形成二元对立。不必讲仁义,只要恢...
一日一句《道德经》27:“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知恩感恩,父慈子孝,本来就是社会常态。当世风下降到六亲不和,才会强调孝顺慈悲的重要,标榜孝慈模范供学习。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凭良心为国、为民服务,没有忠不忠的问题。当国...
一日一句《道德经》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我们的良心、清净本心就是大道之心。 当良心荒废,才会强调讲仁讲义。(我们的良心没有二元对立;来到讲仁讲义,已有二元并立产生。) 大道遍行的世界,众生平等,民风憨厚纯朴。社会如果流行世智辩聪、世故...
一日一句《道德经》25:“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不守信用的人,就会让人不信任他。话不在多,最珍贵的是守信用、重承诺。 这一句话同是17章的,上有“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下有&ldquo...
一日一句《道德经》2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能了悟宇宙的运转法则、生命实相,自然会启发出我们的道性,如道一般-----包容万有。 心量广大能包容一切,做人做事自然公平、公正。 为人处世有包容量、公平公正,考...
一日一句《道德经》2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做到完全放下自我,不带任何成见,身心放松,安静下来,让心处在空明宁静的状态。这时候就就逐渐看清万物杂然并茂、生生灭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运作法则。 “致虚极,守静笃,是做人做事...
一日一句《道德经》21:“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对于宇宙大道,大多数众生是浑然不知,谁能让不明白宇宙大道的人,逐渐明白了悟?谁能让这污浊的世风、人心,引领由静而清?谁能让贪图安逸的众生,逐渐解冻、流动起来,活出生命的意义...
一日一句《道德经》20:“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这一句话,是描述修道、行道之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品行德性,真是栩栩如生。因为善于修道、行道之人,精微玄妙,深不可识,所以有必要给他...
一日一句《道德经》19:“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能执守亘古永恒存在的道,就能学到道的特征特性,应用在每天的历缘对境,很实用。 能了悟亘古恒存的大道,也了悟道为一切万有之总源头,这就是所谓悟道、明道。 所谓历缘对境,就是经历各种因缘,...
一日一句《道德经》18:“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用肉眼看,看不到,只能用“夷来形容;用耳朵去听,听不到有何声音,只能权用“希来形容;想用手去抓,也抓不到什么,只能权用“微来形容。 看不...
一日一句《道德经》17:“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个破除身见、破除小我意识的人,所作所为自然心怀天下苍生,绝不会自私为己。这是世间非常珍贵之人,可将天下国家大任交付此种人。 破除小我意识的人,自然以慈悲大爱之心普爱天下苍...
一日一句《道德经》1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一般人若突然得到宠爱或受辱,都会惊慌。经常患得患失,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很强,有身见。 现在通常将“宠辱若惊与“庭前花开花落放在一起。查“度娘,一说50余个成语来自《道德...
一日一句《道德经》15:“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所以有道的圣人,注重的是充实内在美,让心灵富有、幸福、快乐,而不会去追逐外在的富丽堂皇与感官享受。有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该放下什么,该注重什么。 五光十色的世界诱惑,常常使自控能力差的,&ldquo...
一日一句《道德经》1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各种有形有相的材料,只是一种便利;我们真正要用的是空无的空间。“空无才能起妙用! 我们买轿车,不是车之本身,而是要车身围起来的,可以供我们乘坐的“空无部分。那100万的与10万...
一日一句《道德经》12:“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能长养万物,但又不去主宰,这就是所谓玄妙的德。 要达到“玄德,须“无离“无疵&l...
一日一句《道德经》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满堂,看似富有。但无人能长久保有,周遭虎视眈眈的人很多。 人生在世时,拥有金银财宝,却要整天怕人惦记,而忧心忡忡;死时若要带上,慈禧就是最好的例子,口含夜明珠,躺在珠宝堆中,最后落得抛尸荒野,珠宝被盗墓贼...
一日一句《道德经》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日本江本胜博士研究“水几十年,得出结论,“水是有灵性的,能辨善恶。接受善良、美好的信息,它便呈现出规则的美丽的结晶;接受丑陋、邪恶的信息,它便呈现出零...
一日一句《道德经》8:“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是《道德经》再次对“道,也即宇宙本体(虚空)的描述。宇宙本体蕴藏无穷能量,绵绵不绝,若存若无,而此能量却用之不尽。 在这一章,《道德经》对“道的描写用了几个别称,即,“谷...
一日一句《道德经》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叙述太多抽象观念知见,反而容易离“道越远,不如守住清净本心,用不带任何成见的清净心灵来看、来体悟。 按照《道德经》自然章节的先后次序,“守中首先出现,可以说是中庸思想的发端。他也是...
全部(46)
更多